Search

感謝大家,昨天的一篇文章經過大家對回應,意外解開我心中多年的疑惑。

小時候爸爸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感謝大家,昨天的一篇文章經過大家對回應,意外解開我心中多年的疑惑。

小時候爸爸從香港回來,鬧著要做蘿蔔糕,意外引起鄰里的風波,讓我更加根深蒂固的認為,吃白粿是理所應當。其實昨天文章沒有交代清楚,是我個人的錯誤,當年老府城人以吃白粿為尊,背後原因是當時自認為經濟富庶,吃得起純白的粿,不需添加其他食材充量,全數用白米磨成。

記得七、八歲時,我曾與嬸婆到鄉下收田租時,吃過油蔥酥粿,那時候對我來說是驚為天人的變化,但嬸婆笑我,別以為這就是最驚豔的改變,還有人在粿中加入芋頭簽,但這一款我一直沒吃過,變成記憶中的遺憾。

50年前的府城人,過節一定吃鹹粿,而且是純白的粿,不因為年節而染色,代表著潔淨與白米的豐收,他們認為添加了其他食材就是不夠豐收,不適合敬神,這沒有對錯,這是過去生活的經歷。

當然從小在老台南長大的我,以為全台灣都如此,這一點當然是我的疏忽,然而經由大家的說明,我終於知道父親想加蘿蔔入粿,受到鄰里的撻伐,是因為老台南沒這這麼做,自然大家都不知道,直覺得爸爸有做好的粿不吃,怎麼會想亂添加食材呢?

其實前篇文章重點是希望大家別遺忘,老祖先曾有過珍貴的白粿文化,只希望過去的這段歷史不要留白。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小喜愛恣意悠遊於歷史巷弄,對於古老的人、事、物充滿特別的情感。喜歡時髦,卻又鍾情於老文化,喜歡以不同的方式,探究、傳遞文化,特別偏愛以『吃』來談論文化,因為這是最不沈重的文化認識方法。 成立一個自己的烹飪空間,讓更多人能更容易學習台菜烹調,台菜的背後有許多文化意涵,希望透過互動,活絡台菜的價值。
想認識台菜的絕美風華嗎?美食作家黃婉玲老師將親自教您烹調台灣大菜,帶您窺探台菜之美,歡迎您加入課程,報名電話06-2020968或至官網查閱細節https://taiwan-cuisine.com/聯絡/
View all posts